您的位置 首页 作文网

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 qq钻卡盟_温馨卡盟

来源 | 收视中国(ID:shoushizhongguo)

2015年以来,在政策的调控下,歌唱、选秀等传统娱乐类电视节目大幅减少,而文化类节目则成为电视荧屏上的新风景。

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的《唐宋风云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再加上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粗略算下来,仅全国卫视开播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就达数十档,可谓成功逆袭。

本文依据CSM71城市数据,对近两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类电视节目进行梳理,并在分析其节目特征、收视表现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2015 -2016年部分文化类节目播出情况

从2016年第一季度已经播出的综艺节目来看,综艺节目同质化现象已非常明显,但这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特有现象。2015 年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在综艺节目火爆荧屏的同时,节目同质化的问题就屡遭业内诟病。然而,央视推出的文化类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收获高收视率,还多次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榜,并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不少地方卫视也紧跟央视步伐,推出了极具当地人文特色的文化类节目,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耕细作,弘扬母语文化,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诗词活了起来。

近期上星频道部分文化类节目分析

中央台一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从2013年暑期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播出,之后调整为综合频道播出。节目邀请国内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考官,从32支参赛代表队中,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节目时表示,“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中国成语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于2014年4月18日起登陆央视,每周五晚八点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是中央电视台2014年的重点节目。 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比,《中国成语大会》在保留相似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并力邀毕淑敏、蒙曼、郦波等多位重量级文化名人担任评判嘉宾,希望能够细致地展现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

2015年2 月1 日,《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完美收官,在当晚播出的央视网络春晚、《少帅》等热门晚会、电视剧的竞争下,《中国成语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在71大中城市组合的收视率飙升至1.5%,当晚同时段市场份额达到4%。

继《中国成语大会》之后,中央台科教频道推出了另一档原创自主节目《中国谜语大会》,以“猜灯谜”为核心内容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根植传统文化沃土,通过屏幕上中学生组队竞猜和电视观众同步互动猜谜的比拼方式,打造全民猜谜平台,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2016年伊始,一档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推出,该档节目话题讨论量大,开播两期就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从收视表现上看,《中国诗词大会》从开播第一期就取得了收视率1.4%的好成绩,此后每期的收视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总决赛的收视率达到1.5%。

《中国诗词大会》和之前的《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一样,都是央视自主创作的文化类节目。虽然这几档节目的表现形态和表达方式不完全一样,但内涵却是一脉相承。

《中国诗词大会》制片人赵音奇表示:“今天的我们与古人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其他国家的人是不一样的,那么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我们?这是很多人不明白也没有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做这些节目的出发点,就是帮助国人理解我们的文化传承。”在赵音奇看来,文化并不是说教,应当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愉悦当中进行传播、传承。

陕西卫视《唐诗风云会》

陕西卫视2015年重磅推出了全国首档原创唐诗文化益智类节目《唐诗风云会》,节目跳脱了传统文化益智类节目常见的知识问答模式,采取“平行赛、晋级赛、总决赛”的赛制模式。在节目环节的设置上加入了娱乐元素,在众里寻她、唐诗流韵、挑灯觅句三个环节,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唐诗风云会》自播出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喻国明、张颐武等知名学者皆在网络发声力赞节目。而微博上,上亿次的阅读量也说明唐诗在现今社会仍然受到众多人喜爱。

无论是主持人、嘉宾,还是选手们,都在这个华丽的诗篇舞台上,学习和分享着唐诗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并且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唐诗的魅力所在。听音乐、品名画、赏名诗、感名人等,通过多元化的比赛形式,在趣味中理解唐诗、感受唐诗。

山东卫视《我是先生》

首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扬节目《我是先生》于2015年7月5日在山东卫视开播。在各大卫视真人秀节目扎堆厮杀的周日荧屏大战中,山东卫视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我是先生》,凭借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良的节目品质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流行风潮,俘获了各年龄层的用户群体。

《我是先生》是一档特殊的“真人秀”节目,它杂糅了演讲、访谈、表演等多种节目元素,如“好学团”嘉宾的对话和相声演员高晓攀的相声推介,使节目本身表现出“混搭”的特点,山东卫视当家花旦董姝的主持风格,也为节目增色。

《我是先生》在节目形态上有多种探索和创新,增加了节目的丰富性和可看性。从收看该节目观众的年龄构成情况可以看出,除了45-54岁以及65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是该节目的主要构成人群外,该节目也同样吸引了不少25-34岁的青年观众的眼球。

另一方面,微博平台已经成为各类电视节目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渠道,在微博平台参与讨论《我是先生》的人群中,90后成了主力军,占到所有在微博中提及该节目人数中的27.8%。可见《我是先生》确实收获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关注。

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

《中华好故事》第三季于2015年8月1日起正式开播,经过第一季的“爱国励志”和第二季的“道德礼仪”后,节目在第三季把侧重点放在“民俗亲情”上,实现了由宏观主题到更具人文情怀、更接地气的微观层面的过渡。

《中华好故事》自开播以来,一直以中华传统故事为载体,通过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形式达到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节目在坚持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不断调整思路、不断创新演绎风格、不断探索传播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和观众的欢迎。

例如,在在第二季的《中华好故事》中,不仅全面升级了赛制、选手、舞美等,还引入了“微信摇一摇”这种实时互动的答题游戏,通过提供丰厚的奖品,提高了各方面参与者的积极性,使得电视节目积极融入了“互联网+”的元素。

此外,与近几年出现的同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相比,其内容不仅局限于国学之类的“阳春白雪”,还增添了更加节地气的文化元素,使得节目内容颇具新意。

安徽卫视《中华百家姓》

《中华百家姓》是安徽卫视与深圳宏博昌荣传媒集团联手打造的大型姓氏文化寻根综艺季播节目,这档以“讲述最正宗的中国故事,传承最纯粹的文化基因”为宗旨的节目,由深圳宏博昌荣传媒集团原创制作,自2015年10月8日在安徽卫视首播以来,以其独特的节目定位、强大的学者、明星嘉宾阵容、精良的节目制作以及传播的中华姓氏文化,在众多综艺节目中独树一帜,收视和口碑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中华百家姓》自第一期“赵”姓开始,便引发了收视小高潮,该节目首播当晚的收视份额位在同时段所有省级卫视播出的节目中排名第四。而在节目播出到第五期的“周”姓专场时,当晚的收视率为0.65%,市场份额2.34%,在同时段所有省级卫视播出的节目中份额排名第二位。

《中华百家姓》全方位的展现了一个姓氏家族历史上的家规、家训、家教、名门望族、名人逸事等内容,很好地展现了不同姓氏的文化内涵节目在“TV地标(2015)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成果发布会”中,荣获了“年度省级卫视文化类优秀节目”奖项,这也是对该节目探索利用电视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新途径的正面肯定和褒奖。

四川卫视《诗歌之王》

四川卫视原创诗歌文化类节目《诗歌之王》自播出至今,俨然用一场独具匠心的创新探索之旅为文化节目的呈现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诗歌之王》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诗”与“歌”结合,用受广大电视观众喜欢的歌手演唱形式,结合诗人的原创诗词,传播优秀的诗歌文化。节目的跨界不仅体现在文化与综艺的结合上,更完成了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的跨界,让诗歌文化得以借助流行音乐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节目又创造了诸多原创音乐,使得传统与流行完美结合。

正如节目制作人韩骄子所说,“诗”与“歌”相结合的初衷,是为了让诗回归本真,把诗置于最原始的本真状态,如此对普及诗歌是最好的帮助。除形式上有所创新之外,该节目还邀请了几位国内外的顶级音乐节目制作人坐镇,从灯光设计到主题设置都别具特色,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看到了观众和粉丝们的感慨以及他们自己的感情抒发,可见,节目进行了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

从收视成绩上看,首期节目于周六晚20:30分开播,0.45%的收视成绩虽然不比那些用明星造势的真人秀节目,但相较于本频道上月晚间同时段的平均收视率,还是有了25%的收视提升。不同主题赛的顺序推出让节目收视渐入佳境,前八期播毕,从第九期开始,四川卫视将《诗歌之王》调至19:35分播出,直接迎战各大综艺真人秀,越战越勇的《诗歌之王》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而其他文化类节目,尤其是诗词类节目的制作模式也在观众的反馈中找到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

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

近年来,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作为节目素材进行开发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意。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以国学文化定位,涉及国学文学、中华美景、文化饮食和民俗文化,呈现出通俗性和生活性的特点。节目形式设置新颖、寓教于乐,将与历史名人相关的历史事件浓缩为8个关键字,简练有效地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节目为山区孩子送书籍的活动,呼吁社会关注山区儿童的读书问题,契合节目主题也具有公益性质。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思考

近年来,娱乐综艺类电视节目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这类节目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助长了文艺领域的过度娱乐化倾向,更为重要的是一些节目错误的价值导向,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

正当此时,文化类电视节目大量出现,丰富了电视节目内容,也净化了荧屏生态。比如,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华好故事》以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方式,普及中华传统故事相关知识;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利用竞赛的方式,普及传统文化,试图解开国学密码。

此外,还有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感受传统诗词之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字词类节目同样融入了夺冠元素,让知识类节目变得好听好看,更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虽然文化类电视节目初衷好、站位高,但从现实情形看,这类节目仍处于弱势地位,收视率普遍不高,能够形成拳头节目的更是凤毛麟角。从现有的文化类节目来看,内容基本都是汉语字词、传统诗词、成语、谚语、历史典故、名人故事;从形式上看,基本都是答题竞赛,再配以嘉宾进行开题或点评。

内容和形式的单一,难以长期吸引观众的注意,导致节目的影响力难以持续。面对收视压力,一些电视台对文化类节目进行了“修正”——打着弘扬传统文化之名,行选秀娱乐之实,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欺骗观众。这种节目要么是应付政策调控的应景之作,要么是想趁着这一轮文化类节目的创作热潮浑水摸鱼。这种不良的创作动机不仅会扰乱文化类节目的创作环境,还会拉低文化类节目的整体品位,伤害文化类节目刚刚积攒起来的口碑和名声。

目前,文化类节目尚处在“有没有”的1.0阶段,下一步要向“好不好”的2.0阶段迈进。而“好”的标准必然是既有优质的内容,又有较高的收视率。这就需要创作者从内容、形式、渠道、受众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找到创新的切入点。

正如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所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播出将进入一种新常态。新常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化类节目出现,同时也会有更多文化类节目因质量不高被观众的选择淘汰。

因此,下一步文化类节目应该从“铺摊子”向“上层次”转变——不能只解决有无的问题,还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让观众喜看、爱看。唯有如此,文化类节目才能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落到实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ooktm.com.cn/zuowen/78717.html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