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作文网

关睢 诗经 521卡盟_q群僵尸粉最低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使对《诗经》不是很熟悉的读者也不会对这句诗感到陌生,其出自《周南·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写爱情的名作,但其所要表达的具体内涵还是有争议的。

其表现的到底是谁的爱情?为何要将其放在《诗经》的首篇?想要理解《关雎》,弄清楚这些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序小序:思贤才及美后妃之德

《毛诗序》年代较为久远,其具体是何人所作至今尚无定论,但它一直是后世解诗者最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

在这篇序文中,对于《关雎》一诗的解释非常多,是理解此诗的一个重要文本。

在序言前面部分,即“小序”中是如此说的: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是说,《关雎》此诗,作为“风诗”的开篇,是歌咏“后妃之德”的。其目的有两重,一是为了给天下人做一个榜样,即所谓的“正夫妇”;二是用以形成治国的规范,即“用之邦国”。

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因为《诗经》的作用确实与其相关。

在先秦时期,有专门的采诗人,深入民间观察风俗,收集民间诉求,然后写成诗歌呈现给统治者。

这个行为是双向的,不仅仅为了使统治者了解治下百姓的诉求,也要将这些诗歌传播下去,用以教化子民。而后者其实才是“风诗”更为主要的功用。

这就是对于“风”的通常解释,即:

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所以,《关雎》一诗被当作描写君王与后妃之间的人伦美德,用以风化天下,教导子民如何来处理家庭关系,也是正常的。

而在序言的后半部分,即“大序”中明确提到:

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大序”在释义上更进了一步,将“正夫妇”引申为“思贤才”。

是说,《关雎》此诗,虽然在文本上表示了夫妻之道,但背后有着一重隐喻,“窈窕淑女”也可以指代贤能才士,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也可以看作是求贤的行为。

求贤才而不得关睢 诗经,所以“辗转反侧”;求得贤才,所以才有琴瑟钟鼓。

这种观点也比较契合孔子所谓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关雎》一诗的主流解释之一。

一本书的编写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诗经》自然也不例外,正是因为《关雎》既讲述夫妻之道,又能风天下而厚人伦,所以才被放在了《诗经》的开篇,作为“风诗”之首。

《诗经原始》:诗无达诂,因时而变

那么关睢 诗经,《关雎》有没有可能并没有具体背景的限制,只是来讲述爱情的呢?

当然有可能,“大序”当中也说,这首诗是“乐得淑女以配君子”,本身也承认了《关雎》描写爱情的内容,只不过由此而引申出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清代方玉润在创作《诗经原始》的时候,也按照小序的格式,在诗题后面配上一段简短的文字,用以点明诗歌主旨。

在《关雎》之后,所采用的就是“大序”当中的淑女、君子的爱情描摹。

方玉润等人认为,《关雎》一诗是周地咏“新婚”的作品,即在男女结婚的时候演唱的诗歌,君王如此,诸侯如此,百姓也如此,这就是一个固定的风俗,“用之乡人”、“用之邦国”都很合适。

毕竟,《关雎》一诗并没有明确提到“宫闱”之中的内容,“小序”中说其歌咏后妃的德性、《集传》认为歌咏“文王”、“大姒”等等言论并没有实证。

而所谓的“钟鼓”、“琴瑟”虽然确实不是普通百姓所能使用的乐器,但这也有可能是采诗人在整理的时候所作的改动。

统治者用“钟鼓”、“琴瑟”来娱情,采诗人只不过是将民间的风俗用统治阶层的语言来进行描述而已,并非完全照抄民歌。

不同地方的风俗、方言都有差异,所以民歌自然也会不同,而这些内容如果不经过采诗者的整理与编纂,汇总到统治者面前的诗歌自然是很难读得懂的。

所以,《诗经》中无论在语言风格还是诗体结构上都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以四句为主,多“一唱三叹”,明显是人为整理的结果。

那么,“钟鼓”、“琴瑟”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其就是歌咏后妃或者文王等人的事迹。

但是,方玉润也说,这首《关雎》被收在“周南”之中,确实是讲述周地风俗的,而这里也是周朝的发家之地,其民俗自然也是从“宫闱”开始,这就是所谓的“风行草偃”。

由此来看,将《关雎》中的爱情成分引申为对“宫闱”事迹的描摹,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从诗歌功用来看,统治者既然编纂了这样一部诗歌总集,在很多宴饮、外交以及教化的场合都广为传唱,那么自然是因为《诗经》能对民风、民俗以及社会稳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所以,《诗经》是离不开教化作用的,即: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至于说《关雎》到底如何解释,是描写民间爱情,还是讲述宫闱事迹,抑或者是为了歌颂文王等人而作,这就要看解诗者是否能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逻辑了。

正所谓“诗无达诂”,只要能在文本的基础上,以自洽的逻辑来讲述,《关雎》如何来解释也因人、因环境而异。

但从根本上来说,既然《关雎》能位列“风诗”之首,其教化天下,敦厚人伦的功用是一定存在的,所争议的焦点也仅仅在于《关雎》以何种内容来达成此目的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ooktm.com.cn/zuowen/78307.html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