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作文网

游园不值古诗的作者 小马卡盟_夕阳卡盟

古诗可以这样“玩”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文本的教学解读:

最高的教学境界是“玩中学”。学生最厌烦的教学方式就是板着面孔的说教。在实际教学中,影响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一是师生间融洽的关系。师生间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不光是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更重要的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亲其师信其道”绝不只是说说的;二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头脑和眼光,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的行为习惯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那么,怎么才能使教学的过程能够“促进情感,增长智慧”呢?这就聚焦到一个字——“玩”。教师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能带动全体学生“玩”?在“玩”的过程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玩”出味道,“玩”出内涵,“玩”得语文,“玩”得高效?这是很考验教师的智慧和设计力的。这节课,以“玩”为主线,以“用”为落脚点游园不值古诗的作者,试图向“玩中学”的境界迈出一小步。

一、设计意图:

1、以“玩”的状态读古诗,在朗读中再现诗境;

2、从“用”的角度编故事,在表达中活化诗情;

二、教学流程:

(一)“玩读”《所见》——古诗可以这样读?

1、出示《牧童骑牛图》

2、师:同学们,这幅图的内容画的是你们熟悉的一首古诗。谁来猜猜是哪一首古诗?

生:清明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有牧童。

师:你把《清明》背给大家听。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你再仔细看看这幅图,至少有两个地方和《清明》这首诗不符。

生(仔细看图)

师:谁来帮帮他?

生:好像天气不对啊。《清明》写的是雨天——清明时节雨纷纷,下着小雨呢,而图上是晴天。

师:对。这是第一个不同。还有吗?你们看——借问酒家何处有,图上只有一个牧童啊,问路的诗人呢?有吗?

生:没有。

师:季节不对,人物不对,那么,故事肯定也不对。这幅图上是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啊——

生:是《所见》吧!

师:《所见》?你来背给大家听。

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什么故事?什么剧情?

生:就是有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在林中唱歌,后来看到一只蝉,他想捉蝉。

师:想捉蝉,他怎样呢?

生:他不敢再唱歌了,赶紧闭嘴。

师:是啊,怕惊动了蝉。是这首诗吗?

生齐:是!

师(出示《所见》诗句)请大家一起来读这首小诗——

(生齐读)

师:我再请两位同学来读,大家注意听,听他们读这首诗的感觉对不对。

(指名两个学生读)

师:他们读的感觉,对吗?

生(不知怎样回答)

师:读诗,好的朗读是可以让人马上明白诗的意思的。这样吧,今天,我教你一种读法——你只要一读这首诗,诗的意思别人马上就知道了。而你,根本就不用去硬记什么诗意,只要会读,意思立马搞定。想学吗?

生:想。

师:你们看啊,这首诗前两句——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在唱歌,他的歌声在林间回荡。小牧童开心吗?

生:开心。

师:那就要用开心的语气去读。另外,歌声在林间回荡——怎样才能读出歌声久久回荡的感觉?

生:应该把声音拉长来读。

生:应该声音会越来越弱,从高到低。

师:声音拉长,越来越弱,渐渐消失。是吗?

生:是。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

【指导学生读出渐行渐弱的“歌声回荡”的感觉。前两句朗读声音缓慢,拉长,渐弱渐无】

师:后两句呢——忽然看到了鸣蝉,想要捉它——怎么读?

生:读出“忽然”的感觉。

生:读的时候速度要快点,急促一些。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几个学生读)

师:还要在急促、突然一些。如果加上手势就更好了。

(指导学生朗读时加手势——突然捂嘴,急促的语调读)

师:有趣吗?连起来读全诗!

(生朗读)

师:这样玩着读诗,还用得着硬记诗的意思吗?

生(笑)不用。

【这一段教学,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没有这一段的“玩读”,学生不会明白这样的读是把诗意理解和表达体会融合在一起的,而且读的方式比较自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唯一的依据就是尽量表现诗的内容,不能偏离诗意。只有学生有了这一段的“玩”,才能很快进入下一阶段对《游园不值》的“玩读”。所以说,这一段“铺垫”是不可缺少的。】

(二)猜读会意——我们也来玩着读!

师:但是今天,我让你们学的这首诗可没有这么简单——

【出示:《游园不值》全诗,带插图】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屐齿、苍苔、柴扉”的读音,注意诗句连贯;

2、看图猜意:

“苍苔”——先在图中找(小草);

“屐齿”——由“印苍苔”联想,在图中找到“木屐”(鞋子),进而理解“屐齿”;

“柴扉”——看图由“小扣”进而找到“柴扉”(柴门。理解“扉”:门扇。组词“扉页”“心扉”)

“怜”——爱惜、心疼。

【如何理解字词?图文结合,利用图画来理解字词是一种好办法。只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了插图的作用,这其实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值得关注。】

3、玩读诗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

(学生表演读——高抬脚轻放下,小心翼翼,不忍踏上小草;语气中要有“小心翼翼”之意。)

小扣柴扉久不开

(学生表演读——小扣柴扉,久久不开时,诗人有些心急(可以皱眉、挠头、摸胸口等做出焦急的神情动作),但又很有耐心,一会儿又举手轻叩柴门;朗读时注意停顿,“久不开”要读出“焦急而有耐心”的情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体会作者刚想离去,发现了“墙头一枝杏花”时心中轰然的惊喜;朗读时语速加快,表现“惊喜”之情)

4、表演读全诗——让人物活起来。

5、体会诗人的“怜惜——焦急——耐心——惊喜”(怜(惜)——急——喜)的情感变化。

【这一段教学着重是“放”——让学生自己“玩读”。自己读,展示读,交流读游园不值古诗的作者,这样,学生就越读越嗨,也越来越能够充分表现诗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就是这样真实的发生。】

(三)想象故事——一草一木皆有情!

1、师:同学们,这个故事中有两个人——诗人和主人。诗人来游园,不料柴门紧锁,不能入内。他对小草的怜爱,他的焦急和耐心,他的惊喜和发现,我们都已经知道,而且和他一起感受了。那么,主人呢?他在不在家?假如在家,他为什么不开门呢?他在担心什么呢?这都给我们留下想象的余地。

更奇妙的是,其实这个故事中人物可不止诗人和主人两个啊。人物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你们说,故事中除了诗人和主人,还可以有那些人物?

生:木屐。它可以说话啊。

生:苍苔、杏花,她们都可以有情感。

生:柴扉也可以发言啊。

师:对啊。当它们都有了人的情感,都可以说话,可以发言,可以交流,那么,在这个故事中,它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呢?我们来展开想象,自己编这个故事——看谁的故事里,这些人物最鲜活最有趣!

3、学生想象,编故事;

4、交流指导——让每个人物都“活”在故事里。让人物鲜活,让诗情飞扬!

【诗情从哪里来?这个环节给出了我们回答。激发想象,让每个学生都进入诗中的情景。在学生的心里,让一草一木都活起来,让花草树木柴扉杏花都有自己的情感,都有自己的语言!这,就不仅仅是在理解诗意,也不仅仅是在体会诗情,更重要的是在体验一种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是文学创作的方法,那就是“人有其言,物有其情”,这就是把“用”巧妙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了。在真实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杏花”和“柴扉”“苍苔”的对话,不仅仅进行了联想,更重要的懂得了“不伤害才是真爱”“真爱就要给他自由”“爱就是等待”“爱是围墙挡不住的”……等“爱的真谛”。情感的熏染就这样默默的生长了。】

选自张学伟著《“慧”教学“活”课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ooktm.com.cn/zuowen/77563.html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