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作文网

390卡盟_爱娟快手刷双击小助手

卡德瓦拉德、加涅

《调性音乐分析:申克方法》中译本序

◈ 杨和平

自设三问,自问自答。

第一问: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然而,作品浩繁,笔法万千,理论众多,申克理论何以独树一帜?

申克穷其一生,探究调性音乐“表”与“里”的层次与逻辑。他认为,调性音乐虽象态纷呈,但其中蕴藏基本结构之道,他把微观细节与宏观的基本结构关联起来,编织成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网络,在动态延长之中分析音乐的共性与个性、浪漫与戏剧。是故,申克分析具有立体多层、注重过程的特点。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申克理论逐渐发展成为英美音乐分析的主流,成为最重要的音乐分析方法之一

海因里希 • 申克

(Heinrich Schenker,1868 – 1935)

疑问声音频_有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疑问_机关写作范文写作分析

申克将音乐语言中大量习以为常的细节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创造了众多“延长”的概念,如线性进行(Linear progressions)、延展(Unfolding)、起首上升(Initial Ascent)、结构阻碍(Structure Interruption)等,它们既相区分,又密切联系,掌握这些概念是学习申克理论的重要基础。因此,米歇尔(William Mitchell)说:“不了解申克的细节理论,对于申克理论整体的评价是靠不住的”。

除了背景、中景、前景层次分析外,申克分析高度重视动机(或音列)的结构作用。一些重要的音列进行常被曲式分析者习焉不察,而申克分析常独辟蹊径加以开掘,推开一扇别有洞天的分析景观。比如,本书伊始对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Op. 2, No. 1)第一乐章的分析,绵延展开,推导出主部主题自C到E的下行六度在全曲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力作用。

音乐或逶迤或奔腾,展示了音乐在矢量空间中的不同形态与能量,带给听者别样的聆听之感。于是,申克把分析的着眼点放在音乐的延长过程上,探讨音乐不同层次之间的连贯性(Coherence)问题,剖析音乐发展的纵横之理与方向控制。其理论以基本音为点,由点带线,以线带面。背景结构指示着音乐运动的宏观发展趋势,音势与地势相仿,如王弼在《易经集注》里所谓“地形不顺地势顺”,虽关山难越,但黄河九曲十八弯,终归东流入海。中景结构与前景结构则仿佛放大版的地图,勾勒具有支流意义的江河湖泊如何与黄河贯通的轨迹。因此,申克理论给予了分析者具有层级特点的逻辑框架与思维方法,一件理论的武器,分析者的任务就是结合自己的认知,掌握瞄准的方法,即寻找作品中差别化的张力与平衡设计。

艾伦•卡德瓦拉德(Allen Cadwallader)

大卫•加涅(David Gagné)

第二问:《调性音乐分析: 申克方法》一书的主要内容与特色如何?

该书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经典的申克理论,是目前英美高校使用最为广泛、赢得最多好评的申克教材。该书集众所长,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对申克理论中涉及的结构层次、各种延长技术及图表提供了规范化且富有说服力的样本。书中的申克图表称得上是同类书籍中最规范、最为漂亮的设计。同时,该书精心挑选示例,条分缕析,帮助学习者有步骤地学习、创建申克分析图表,引导学习者思考、理解甚至批判性地探究音乐发展过程,自然地引入细节延长与基本结构之间有机关联性的讨论。

该书1998年首次出版,在广泛吸收多方建议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内容更契合教学之用。此次的中译本以第三版为蓝本。全书近20万字,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编为基本理论,下编为分析应用,主要围绕音高组织展开讨论,从细节讨论逐步扩展至长篇幅完整作品的申克图表分析,有效地展示了申克分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分析效能。此外,还稍旁及了节奏与节拍等其它音乐元素的应用,尽管这部分内容至今还在摇摆与缓慢发展之中。如第八章“一部曲式”中对舒曼艺术歌曲“流浪者夜歌”的分析,讨论了在共同的节拍之内多种不同的节奏分组形式及其意义。本书还借鉴了萨尔则《结构听觉》中关于“结构和弦”“延长和弦”等观念,丰富了和声运动的层次与肌理,增加了分析的说服力。文字风格上,本书没有像其它申克教材那样单刀直入,而是循循善诱式,春风细雨,引导习者从易到难渐次领略申克分析的观念与思路。

第十二章是全书的概括与补充,写作上犹如一篇独立的论文,对基本结构的变体、调性扩展、曲式、辅助终止、调式混合、半音化处理等做了进一步的总结,为申克分析可能遇到的复杂状况预示了方向。尽管内容被归于本书的末章,但在学习中,读者可跳过顺序的安排,不时查阅其中相关内容以及附录中的图表符号表示法,以便于更好理解前面章节内容。

第三问:能否给出一些教学要点,供研习的师生参考?

言及教学,不由得引人浮想。申克一生狂狷自傲,但面对强大的德奥理论传统,也无可奈何,几无本土得意门生。倒是飘洋过海而来的一群美国学生,没有门户之见,将他的理论在彼岸发扬光大。是故,从申克理论的研究现状来看,美国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美国学者大卫•贝利(David Carson Berry)2005年撰写的“申克理论在美国”(Schenkerian Theory in the United States)一文,文末整理了申克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索引,数量高达233篇。而且,博士论文与专著数量丰硕,诸多大学早已将“申克分析”作为必修课程,供本科生、研究生研修。

言归正传,从教学角度而言,本书的第三至七章是重点,第六章概念最多。对学习者来说,概念内涵以及相关实例分析务必真正弄懂,这是申克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不能走马观花。

为能更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有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疑问,若不嫌笔者累赘,这里再强调几点,供学习者参考:

1、理解、创建规范的申克图表是学习、掌握申克分析的重要表现,立象明意。该部分内容贯穿本书始终,第五章第一节与附录中还有专门说明,读者需要反复研读、积极练习。只有经过大量的“亲手操练”(hands-on),才能真正理解申克理论的观念与方法,达到所谓“知行合一”。

机关写作范文写作分析_疑问声音频_有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疑问

2、中景图表在分析中更具有代表性,既有虚实相间、阴阳消长、曲直统一之特征,又内含动态平衡、一元与多维相通的线性逻辑。基本结构具有圆满性,是变化之本,在多层级的分析中,基本结构的形式可被转换至较低的结构层级之中,生生不息。

3、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者常有这样的疑问,在乐思流动之中,如何确定基本音级?

一般而言,基本线条的首音出现在作品的第一个主题之中,常伴随着主和声的延长,其后的音级则出现在中间发展与结束部分。不同层级的旋律分析始终要有“音势”的观念与辩证的思维。和声以“T-Int-D-T”为基础,结合“结构”“延长”“对位”等层级理论进行分析观察,与旋律构成的对位结构具有上密下疏的特点。

基本音级在理论上应优先选择时值、力度、频率上得到强调的音。如书中奏鸣章节分析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 457)第一乐章,选择G 音作为基本音级5,是因为它在第3、8、9、11、14、16、23和41小节得到突出表现。提升了这些音的结构意义,这些音也因此成为层级分析的枢纽。

然而,艺术作品的呈现不是僵化、教条的,其灵动的处理常考验分析者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某些地方,基本音级的选择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克莱门蒂《小奏鸣曲》(Op. 38, No.1)第一乐章,作者将主部主题第一乐句解释为3-2的进行,3选取了第三小节弱拍弱位的八分音符e2,而没有像分析巴赫《C大调前奏曲》那样,将1-2小节琶音陈述在图表中纵向排列,从而得到基本音级3。

另外,多层级的分析会带来音级的双重与多重意义:如基本层级的2可能是低一层级的5;a层级中的邻音可能是b层级中的经过音,即一个邻音被一个下行经过音所装饰等。

4、要高度重视对位训练,这对构建对位结构极有裨益。书中第二章安排有基础性的对位教学内容,学习者还可以把其它复调教程中的相关内容拿来作进一步练习。

5、延长(Prolongation)是一个字面易解、而实际表现却极为复杂的概念。延长当然也是一个伟大的分析概念,犹如一个生命的成长。譬如光影的流动,感人的过程,戏剧张力的生成,都是延长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听觉体验。跌宕起伏是延长的常态,它模糊了时间观念,作品的浪漫与戏剧都在其中,作曲家的天才与智慧也都在其中。

申克的书房

分析可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基本音级、主和声的延长;其它重要音级、装饰音级、中间和声的延长;不同层级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懂这些方面,如同洞悉了作品运动的秘密,不仅照亮了作品,也感染并照亮了分析者。

6、线性结构的虚与实:如果线性结构不完整,需考察被暗示的音,即所谓“虚”,指较重要音级并未在旋律中呈现,但它是和声的组成音,旋律进行强烈暗示它“在场”,因此,需把它(用括号表示)与“实”音级联系起来,形成一条有意义的线条。

7、内声部概念的延伸:与两外声部相较,内声部居于织体中间部分。在乐思发展中,内声部旋律有时通过音区转换而被外化处理,遮蔽了基本线条。分析时,被外化的内声部需暂时剥离,从而显露基本线条的真相,这个外化的内声部还是“他舅”,非真正的主人。

8、动机的观念扩展:动机不仅是一个前景的细节,还可能延伸为一个更长大结构。如本书常聚焦于具有级进特点的音型,关注它在不同层次中的线性扩展。

9、大规模的线性分析:这需要结合曲式分析,需要关注结构阻碍,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戒一个“贪”字,即贪大务虚,粗糙剥解。其一,处理好结构与延长这对关系,基本结构是“道”,所谓“道”,“导”也,它是作品延长的核心基础。中间出现的所有离调、转调都不过是其侧身与转身,非音乐发展的基本方向。其二,综合曲式分析,处理好不同主题/结构的一致性问题,即它们如何扩张基本结构,构成张弛有度的线性布局。其三,处理好不同层级的连贯性问题,即语法与词汇之间的关系,考虑各种声部进行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可大致概括为三个词:“位置、关系、动态”。在能力不及的情况下,围绕主题进行透彻分析,远比求全的整体分析更有价值。

10、申克很重视听觉体验,因此,一些分析有歧义的地方有时需要反复聆听,来启发阐释之道。

11、读者若问及现代音乐分析中如何运用申克分析的问题,这超出了本书的内容范畴,本书的标题之一是“调性音乐分析”。简要回答的话,这需要阅读申克分析的其它拓展文献、现当代作曲技法与作曲家的创作札记。另外,还要具有综合不同分析方法的能力,读者有兴趣可参阅笔者的论文“论线性分析的混合策略——探讨申克分析与动机、集合、曲式等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相关问题”(《黄钟》,2017年第1期)。

机关写作范文写作分析_疑问声音频_有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疑问

原书封面

以上“三问”像是正襟危坐,正色说事。最后关于翻译过程,说几句闲话。

前文提及,这是一本卓越的申克理论教材,篇幅浩荡,但行文中赘言也不少,如对音高的琐碎描述,如基于基础乐理层面的絮叨说明,还有一些用括号表示的、如木屑般的补充陈述,它们时常打断正常陈述,让读者的阅读“拐弯抹角”。有时也产生给作者嘴上贴胶布的冲动,然而真谛就在其中,有志者需有耐心且慢慢品读,尤其是青年学子们。对译者我而言,也是一次深刻而难忘的学术训练。

翻译工作常因教学、科研及其它事务而被迫终止有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疑问,耗费很大心力,也曾让我犹豫,值不值得继续?这让我想起申克理论在中国的曲折发展,申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一直起伏不定,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中国时,曾带来一股小的学习热潮。囿于当时条件,诸多粗浅理解乃至种种反对之声被抛掷学界,引得后学者畏缩不前,虽偶有论文绵续,但真正具有推进价值的学术研究极少,整体呈现零散、无规模、不规范之状态。直至今日,真知者依然寥寥。鉴于此,翻译一本杰出的申克教材供研究者、莘莘学子参考,已是当务之急。现如今,申克理论几乎已成为西方音乐理论交流的公共平台,本译著若能为国内学者研究作垫脚石,则心愿足矣。

是为序。

点击图片查看书本详情

杨和平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分析方向博士,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科研处处长、中国音乐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曲式理论、申克理论、后调性音乐理论、歌剧与协奏曲、中国当代音乐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出版专著《谭盾歌剧研究》,先后在《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黄钟》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武汉音乐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音乐学院“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ooktm.com.cn/zuowen/75422.html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