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作文网

陈子昂《感遇诗》doc.doc

陈子昂《感遇诗》doc陈子昂《感遇诗》陈子昂的诗歌,一反初唐艳丽纤弱的倾向,而开盛唐朴素雄健的作风。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他是唐代第一个有意识地扫除六朝以来文学纤弱的风气,而且有了显著收获的诗人。陈子昂在诗歌方面反齐梁,复汉魏。他的《修竹篇序》说:“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齐梁体诗的弊病,在内容方面,是空虚的、贫乏的,如白居易说的,“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抒发感情。在形式方面,齐梁体诗过分讲究辞藻和声律,结果如元稹所说,“***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里。陈子昂反对齐梁体诗及其为齐梁作风剧”陈子昂《感遇诗》,完全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nào所笼罩的初唐诗坛的风气,他要求复古,要求诗歌具有汉魏风骨。

这在内容方面,要像国风小雅那样,能抒发真实的怀抱,能关心社会现实,有“兴寄”。在形式方面,则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摆脱齐梁体的纤巧作风。“风”,就是一种感发的力量。“骨”,一方面是指要有非常真切、实在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组织结构。“风骨”就是由内容思想结合了句法、章法而传达出来的一种感发的力量。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它虽然没有平仄没有对偶,但仍然能够从其情意主干、句法结构中传达出一种强大的感发力量。这就是陈子昂所提倡的“汉魏风骨”。感遇诗(其一)我们先看题目:什么是《感遇》,中国传统上一直很重视所谓的“知遇”,“遇”就是遇人知用的意思——你得到一个被人了解、被人欣赏的机会,这就是遇。这三十八首诗之中,有的是写不遇时的悲哀,有的是写遇了以后的不幸,还有的是写所遇何人的问题,所以就把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在遇与不遇、仕与隐之间的各种悲慨全写到了。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注重比兴。所谓比兴,“比”是由心及物,就是你内心先有了一种情意,然后用外界的物象来表达;而“兴”是由物及心,也就是先看到外界的物象,然后引起你内心的某种情意。

陈子昂《感遇诗》_陈子昂感遇全诗_陈子昂感遇诗38首

所以在诗歌里面,不仅要有物象,还要有情意的感发。《兰若生春夏》是从物象写起的。“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兰花与杜若,都属于香草,代表美好的生命、才能和理想。他说,兰若在春天发芽长叶,到夏天就长得很茂盛了。在这里,他一方面用了《诗经》中比兴的传统陈子昂《感遇诗》,一方面用了《楚辞》中美人香草的传统。不止如此,他还用了《古诗十九首》中叠字的传统。所以说陈子昂的复古,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兰草和杜若幽寂孤独地生于林中,有着空绝群芳的秀色。红花开在紫色的花茎上。这四句合在一起是说,兰若在春夏之间长得很茂盛,它的红色的花朵是从那紫色的花茎上长出来的。这都是在讲花的美好。接着两句,有一个突然的转折。“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陈子昂感遇全诗_陈子昂《感遇诗》_陈子昂感遇诗38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ooktm.com.cn/zuowen/81274.html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