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作文网

上车饺子下车面典故 qq极客_抖音在线观看官网

| 记忆里有座城,吾尔一去再去。 |

哈尔滨人管哈尔滨叫“哈市”,和哈啤一样,“哈”要读作第三声。

再回哈市,飞程不过3小时。3小时,就能从15℃的上海一脚栽进-25℃的“乖乖隆滴冬”,相差40℃的跳楼式温差,绝对刺激!(活像狗血的旅游广告)

可是读书时,这3小时的路程,被火车拉长成30个小时。南下的火车不紧不慢,西出东北,经山海关,穿秦皇岛,入长三角……窗外的景色从素银,到苍黄,再到翠绿,如同变戏法。

从萧瑟重回温暖,代价是漫长的寂寞。

这样的“漫长寂寞”让我一度幻觉,重返哈市是很难的,难于上青天。

于是,当飞机略过东北的上空,俯瞰眼下这个只剩下灰白两色的世界。我不禁笑出了声:咦?回来(吃)挺方便哒!

哈尔滨几乎没变。

滑溜溜的中央大街没变,冰冽冽的松花江没变,鸽群环绕的索菲亚大教堂没变,连买过日用品的仓买(东北小卖部)、砍过价的服装城都没变。最最重要的是,很多记忆中的味道,也没有变。

哈尔滨令人感动地保留着印在我心头的模样:天是高远无边的蓝,空气是刀刮一样的冽,食物,是无边无际的好吃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南方的小孩,哈尔滨启蒙了我的吃货版图。

我和这座城市的大部分情感,由食物联结着。因此回哈市前,我早早就列好一份to eat list。

那些令我魂牵梦萦的东北美食,我回来了!

1

老昌春饼

春饼是学生时代接纳的第一样东北食物,可以说是finger food,吃之前要参与制作,口味和份量都由自己做主,最后咬下去的过程,结合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作为碳水爱好者(十级饼迷),春饼跨越地域疆界,与我一见钟情。

这种摊开像面膜一样的薄饼,本身散发着面粉的天然香气,筋道十足,平铺后放上炝土豆丝、京酱肉丝、豆芽三丝、笨鸡蛋……再蘸上黄瓜大葱香菜豆瓣酱,然后开卷。

△ 较有嚼劲、蘸了面粉的春饼

每次我都贪心地塞个鼓鼓囊囊,先卷一道,将一侧窝叠进去,再继续卷。这样,最后成品即使再饱胀,也可以安心的大口bite,不用担心好料从底部漏出。

比春饼更薄的是筋饼,薄若蝉翼,提溜起来简直透亮。不比Lady M的千层饼皮逊色。吃起来比春饼略油一些上车饺子下车面典故,口感更细滑。

△ 更薄、更油性的筋饼

老昌春饼在中央大街上的老店,店内格局气味都维持着我读书时的样子,真真一记回忆杀!

2

铁锅炖豆角

东北的铁锅炖,可以理解为大杂烩。

以前家家户户烧炕的年代,每烧一次菜,就要去外屋生一次火,在天寒地冻的天地间,做饭成了异常艰难的任务。

△ 保留了烧柴形式的铁锅炖店家

因此农家想出一个办法:把鱼、肉、蔬菜、粗粮都放进一个大铁锅,一口气炖煮。这样的方式,能一次吃到多种食材不说,还能一连吃上好几顿。

北方人好炖嘎牙子鱼和大鹅,毕竟在冰封的北国,能吃上活跃的生鲜或走地的家禽,是比咬金子还珍贵的体验。

△ 店外的露天鹅棚,看来鹅毛真的御寒

但市区的馆子接客量大,食材处理不好反倒没有野味。所以我还是安分的点了最爱的排骨炖豆角锅。

上车饺子下车面典故_下车饺子上车面的典故_下车的饺子上车的面是什么意思

油豆角,东北特有,表面泛着一层可爱的小绒毛,炖煮时吸足了肉汁和油脂,咬起来香糯丰满。这种豆角南方种不出来,若在上海四季饺子馆点来,口感干涩而贫瘠。

这是我的花卷,隔着屏幕还是可以感受到它当时带给我的震撼!

花卷是贴在排骨锅的上沿焖熟的,在肉汁幻化的蒸汽中熏上个把小时桑拿,滋味被一缕缕沁进醒发的面团中,吃进口中的快感,不输任何一块Prime级别的牛排。

花卷吃完我们想再想加一盘,却加不了,“要连菜一起蒸才够味儿”。

那么,还不快抢?!

3

锅包右(肉)

也许所有东北菜里,一个女生最不该爱上锅包肉。

我爱上,我多么多么得骄傲!

以我不成敬意的个人喜好,来总结一下好吃的锅包肉,有几个要点不能少:

第一、糖醋汁味儿要够正,白醋呛鼻上车饺子下车面典故,糖甜不腻。

第二、里脊肉虽然薄,但必须是匀称平整的一片。

第三、裹在外面的淀粉,炸两次,一次炸熟肉片,一次炸脆外皮。这样才能表皮焦、酥、脆,挂得住糖醋汁,里层糯、黏、弹,赛得过吃麻吉。

第四、配菜必须是葱丝mix胡萝卜丝,以及香菜,香菜,香菜!

作为一个不会做饭的人,能对一道菜提出这么多层次、全方位的要求……

我觉得自己脸皮比锅包肉还厚。

4

酸菜砂锅

砂锅的草,可能国庆时看《无证之罪》就种下。剧中“南岗老砂锅”这几个字印在脑子里挥不去。因为“南岗”是哈市的一个区,我读书的地方。

被推理剧一起唤醒的,还有砂锅咕嘟咕嘟的沸腾声。这口锅往往上桌之后还能持续翻滚,在北方的冬季,是直观而具体的慰藉。

东北人家入冬前就开始囤大白菜。腌酸菜也好,入菜也好,总之整个冬天百(就)吃(靠)不(它)厌(了)。

从翻滚的砂锅里,夹一筷酸菜,连汤带水,淋在雪白的米饭上,再钳一块狮子头。胃口好可以搭配一小碗老坛肉或茄丝儿。米饭有时是凉的,但也无所谓,砂锅和老板娘,都够烫。

我吃砂锅爱配油饼(十级饼迷again)。油饼的好,只有我懂。

5

拔丝地瓜

抵达雪乡那晚,住进当地农家,我和同行小伙伴以惊人的食速,消灭了家常凉菜、地三鲜、溜肉段儿、白肉炖冻豆腐。饭毕来自厦门(从未见过雪)同伴举起她纤细的小手:“老板,有拔丝地瓜吗?”

你可以理解成她太饿了,或者东北菜实在太好吃了!

重点是,我因此吃到了这世上最最最好吃的拔!丝!地!瓜!感恩。

北方地瓜棉糯而紧实,散发天然的香甜,是那种会令人分泌多巴胺、来自根茎植物的芬芳(迷之围笑

切成豪迈的大块,挂上焦色糖水,起锅前撒白芝麻。拔起时糖丝连绵不断,赶紧沁进一旁凉水碗中,迅速降温断丝,方可入口。

这一口咬下去,外表脆裂,内心香柔。好吃得心里头噼里啪啦的!

从雪乡回哈市的路上,我打包了一份凉透后的拔丝地瓜,以消磨漫漫车程。

6

各种冻水果

去过东北的人都知道,那天地间,是一座天然冰柜。

饺子包完了是可以这样保存的↓

冰棍是可以这样展示的↓

冻豆腐,上午放进雪里,下午就做出来了↓

店家送的“餐后甜品”,是这样的↓

冻梨,顾名思义,把梨(或任何一种你想吃的水果),放到户外冻,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

多亏老同学推荐,此行吃到从环境、出品到服务,都犹如“饺子界鼎泰丰”的喜家德饺子(背后是中粮怪不得!)

至于游客们不得不尝一口的俄式西餐,中央大街上的华梅和马迭尔都已经被过度消费。我们挑了相对冷门的波特曼。尝了最经典的红汤、罐菜、香煎马哈鱼、奶油酥皮炖蔬菜……就,尝过就好。

东北杀猪菜,同样是心心念念的美味,护心肉、猪血肠……可惜不去农家吃不到正宗的,记得上一次吃到好吃的,是在同学家的热炕头。

最后,献上一份东北地区续命清单

东北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传统,因此,

抵达第一顿,先吃一碗①茄子打卤面。

既可快速果腹,也可以让我的南方胃进入备战状态。

早餐,吃②砂锅配油饼or③春饼配小米粥。

中午找一家地道的东北菜馆,

点一盘④家常凉菜,一份⑤地三鲜,一份⑥锅包肉。

下午茶时间,街上到处都有⑦烤红薯和⑧粘豆包。

粘豆包我要吃煎过外皮的,更香。

晚上,拉上三五好友造上一顿⑨铁锅炖,

要吃的油豆角和花卷,提前预约好。

餐后甜品尝是一盘东北特色⑩冻梨。

夜宵肯定是11撸串啦,

素的我爱吃干豆皮卷香菜,荤的要选蜜汁鸡翅。

此刻,该是12哈啤登场的时候了。

上车饺子,13喜家德不会叫我失望。

真的不是我太能吃,

天寒地冻的,不吃吃吃,是活不下去的。

❄️ ❄️ ❄️

ps:

在City Memory这个系列中

令我魂牵梦萦的哈尔滨,可能是最切题的城市

以为大学四年已经吃透哈尔滨的我

这次回去又被刷新了数据库

所以,哈尔滨一定还藏着更多我不知道的美味

这个世界,也一定还藏着

我不知道的、无穷无尽的乐趣

❄️ ❄️ ❄️

△ 中央大街的电表箱上,画着可爱的俄罗斯套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ooktm.com.cn/zuowen/76704.html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